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重点支持下成立了内蒙古工学院。学校曾隶属于原机械工业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办学水平居自治区一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学校从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6个学院(部、中心),4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6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普通本科(含民族预科)、研究生、高职高专、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治区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制造资源计划应用研究中心也设在我校。学校还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本部、金川校区),总占地面积2485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3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7.9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9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5个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下设85个实验室。校内有工程训练中心(含电工电子实习)、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等11个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1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80万元。学校拥有全区收藏工程技术方面图书文献最为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面积1.28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总数(含电子图书)192.2万册(种)。1997年,学校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校园网络技术先进,运行良好,光纤网和8200多个信息点覆盖教学、办公和生活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62人,专任教师1178人。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92人;博士76人,硕士531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5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6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一、二层次18人。有67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导师,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
学校面向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全日制在校生1872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641人、预科生523人、高职高专生2290人、硕士研究生911人、博士研究生37人、成人脱产生322人。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近6万名。我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严谨勤奋、务实肯干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骄人的业绩、杰出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东鲁、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清、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焦开河、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占峰、中国科学院煤转油首席科学家李永旺等都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24%,在全区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5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我校被评为优秀。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1年以来,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等6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电工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1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在历届全国、全区“挑战杯”竞赛中,我校总成绩均处在全区高校前列。在2002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学生获金奖1项。2004年,我校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奖,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奖者。近三年,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约10%,部分专业考取研究生比例超过50%。
2001—2005年,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7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专利2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8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22篇。
学校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导,与自治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兰太—工大科技创新中心。与包头市合作建设稀土高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孵化中心。组建了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挥了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出版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其中“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和《内蒙古工大报》等报刊。
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科技学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和科技创新活动。成立于1996年的“梦之帆”大学生合唱团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多次获奖;2005年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选送的群舞《顶碗舞》、独舞《艺茹勒》均获一等奖。浓郁的科技学术氛围,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高雅的校园文化品味,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工大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波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使命,受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布赫、乌云其木格,教育部领导朱开轩、周济、周远清,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等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同志题词“科教兴电,为内蒙古能源基地培育人才”;李岚清同志为我校题词“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乌云其木格同志为我校题词“明德精学,知行合一”。
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学校9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重点支持下成立了内蒙古工学院。学校曾隶属于原机械工业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办学水平居自治区一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学校从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6个学院(部、中心),4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6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普通本科(含民族预科)、研究生、高职高专、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治区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制造资源计划应用研究中心也设在我校。学校还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本部、金川校区),总占地面积2485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3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7.9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9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5个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下设85个实验室。校内有工程训练中心(含电工电子实习)、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等11个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1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80万元。学校拥有全区收藏工程技术方面图书文献最为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面积1.28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总数(含电子图书)192.2万册(种)。1997年,学校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校园网络技术先进,运行良好,光纤网和8200多个信息点覆盖教学、办公和生活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62人,专任教师1178人。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92人;博士76人,硕士531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5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6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一、二层次18人。有67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导师,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
学校面向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全日制在校生1872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641人、预科生523人、高职高专生2290人、硕士研究生911人、博士研究生37人、成人脱产生322人。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近6万名。我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严谨勤奋、务实肯干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骄人的业绩、杰出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东鲁、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清、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焦开河、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占峰、中国科学院煤转油首席科学家李永旺等都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24%,在全区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5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我校被评为优秀。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1年以来,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等6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电工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1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在历届全国、全区“挑战杯”竞赛中,我校总成绩均处在全区高校前列。在2002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学生获金奖1项。2004年,我校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奖,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奖者。近三年,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约10%,部分专业考取研究生比例超过50%。
2001—2005年,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7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专利2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8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22篇。
学校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导,与自治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兰太—工大科技创新中心。与包头市合作建设稀土高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孵化中心。组建了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挥了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出版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其中“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和《内蒙古工大报》等报刊。
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科技学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和科技创新活动。成立于1996年的“梦之帆”大学生合唱团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多次获奖;2005年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选送的群舞《顶碗舞》、独舞《艺茹勒》均获一等奖。浓郁的科技学术氛围,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高雅的校园文化品味,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工大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波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使命,受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布赫、乌云其木格,教育部领导朱开轩、周济、周远清,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等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同志题词“科教兴电,为内蒙古能源基地培育人才”;李岚清同志为我校题词“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乌云其木格同志为我校题词“明德精学,知行合一”。
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学校9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