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原安徽机电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校址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
学院现有学科涵盖理、工、文、法、经、管等门类,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纺织服装、生物化学工程、艺术设计、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应用数理、人文社科、外语等 10 个系;设有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工作、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告学、统计学、行政管理等 36 个本科专业;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 2 个一级学科和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学等 3 个省级高校重点学科;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 “ 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及 “ 纺织面料 ” 和 “ 电气传动与控制 ” 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 3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等 3 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设有 40 多个教研室、 30 多个实验室, 10 个研究所(室)和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 14000 余人。学院校区面积 1400 余亩,另已规划 5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44.34 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 7820 余万元,藏书 114.8 万册,中外期刊 1600 多种,学院还编辑出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报》等报刊,其中《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学院现有教职工 100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400 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 60% 。学院还聘请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担 任兼职 教授。近年来,有 50 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先后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并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访问讲学,还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学院把培养 “ 复合型应用人才 ” 作为培养目标。按照 “ 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培养能力 ” 的育人原则,努力造就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大学生们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 “ 挑战杯 ” 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中连续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在国内外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大赛中亦有引人瞩目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学院的雄厚实力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几年在 93% 以上,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办学结构合理,学科体系特色鲜明。近年来对适应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能体现学院学科实力与特色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加以重点建设,建立了动态测试中心、纺织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通过加大对重点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逐步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与安徽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群。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学院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4000 篇,其中被世界权威的 SCI 、 EI 、 ISTP 三大核心检索期刊收录论文达 100 余篇;获各类奖 1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达 40 余项。学院还承担国家级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计 40 余项,省部级及地厅级项目 320 项。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主动为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通过董事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院目前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正向着 “ 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结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理工科大学 ” 的目标而奋进。
学院现有学科涵盖理、工、文、法、经、管等门类,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纺织服装、生物化学工程、艺术设计、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应用数理、人文社科、外语等 10 个系;设有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工作、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告学、统计学、行政管理等 36 个本科专业;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 2 个一级学科和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学等 3 个省级高校重点学科;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 “ 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及 “ 纺织面料 ” 和 “ 电气传动与控制 ” 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 3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等 3 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设有 40 多个教研室、 30 多个实验室, 10 个研究所(室)和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 14000 余人。学院校区面积 1400 余亩,另已规划 5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44.34 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 7820 余万元,藏书 114.8 万册,中外期刊 1600 多种,学院还编辑出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报》等报刊,其中《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学院现有教职工 100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400 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 60% 。学院还聘请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担 任兼职 教授。近年来,有 50 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先后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并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访问讲学,还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学院把培养 “ 复合型应用人才 ” 作为培养目标。按照 “ 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培养能力 ” 的育人原则,努力造就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大学生们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 “ 挑战杯 ” 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中连续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在国内外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大赛中亦有引人瞩目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学院的雄厚实力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几年在 93% 以上,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办学结构合理,学科体系特色鲜明。近年来对适应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能体现学院学科实力与特色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加以重点建设,建立了动态测试中心、纺织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通过加大对重点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逐步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与安徽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群。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学院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4000 篇,其中被世界权威的 SCI 、 EI 、 ISTP 三大核心检索期刊收录论文达 100 余篇;获各类奖 1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达 40 余项。学院还承担国家级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计 40 余项,省部级及地厅级项目 320 项。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主动为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通过董事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院目前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正向着 “ 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结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理工科大学 ” 的目标而奋进。